一个孩子,头球技术基本为零,跑步总是落在最后,却一直坚持练习。
因为,他的妈妈告诉他:教练认为他很努力,只要再努力一点点,就可以了。
孩子将这种认可,当做一种激励,于是每天练习头球,射门,带球,跑步,直到有一天,他在比赛中,以关键性头球,为球队扳平比分。
他永远都不会知道,教练的原话是:孩子头球技术基本为零。
幸运他有一个睿智的妈妈,才没有因为教练的放弃,造成孩子的自我放弃。
我曾接触过一位高年级的学生,他说:“我是在父母的打骂声中学的钢琴,本来我是很喜欢音乐的,可是现在听见琴声就心烦。”
还有一位考上艺术院校的学生对我说:“如果我父母能懂得点心理学,懂得赞美别人的优点,我肯定会弹得比现在更出色、更自信。”
学琴的人都深有体会,练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,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,学琴是坚持不下来的。几乎每一个学琴的孩子都有一定的思想负担。减轻思想负担的最好办法,就是家长要多表扬、多鼓励、少批评。
每个孩子的音乐天赋是不同的,家长千万不要强求进度,更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,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,削弱孩子的自信心。要用最大的努力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,并促其不断达到更高的标准。
当孩子弹琴听起来好像是在“打铁”时,家长也应当表现出兴趣,或说“你再弹一遍,好吗?”“如果你再弹一遍,会比刚才弹的声音更优美……”
千万不能用刺激的语气说:“你弹得太难听了,这哪里是弹琴啊,简直是噪音……”用这些挖苦刻薄的语言评价孩子弹琴,孩子会变得胆怯,没有自信,逐渐失去学琴的兴趣。
因此,家长们一定要记住,孩子学琴的最终成功,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,而不是眼前的成绩,鼓励是让孩子坚持的最佳方法。
钢琴家史兰倩丝卡回忆她4岁学琴时,有一位老师在每堂课后都讲些希腊神话给她听,尽管这些故事和课堂上学习的音乐未必有直接的关系,却使她喜欢上了钢琴课,并把想象力和音乐联系在了一起。
事实说明,诸多方面的涉猎与积累,意味着艺术修养的提高。这恰恰是培养孩子丰富感情和浓厚兴趣的长远之计。
家长可以通过接触、交流、表现等途径,激发孩子学琴的兴趣,并努力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,扩大孩子的视野。
一方面,让孩子接触与钢琴有关的人和事,如多参加音乐会,听听音乐大师的演奏;看看音乐家的传记;学习有关音乐知识,使其初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、音乐结构和表达的思想情感,以及演奏家的表演风格等等,从而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,提高钢琴学习的兴趣。
另一方面,让孩子接触同类的姐妹艺术,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,如听歌剧、看画展、读小说等。
孩子学琴不是为了孤芳自赏,而是为了表现、沟通和创造。教育理论认为,对于少儿来说,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,自我发展的潜力就越大。
因此,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与外界交流、表现的机会。可以举行小型的演奏会,邀请亲朋好友欣赏、鼓励孩子的演奏;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演出、比赛等活动,既让孩子展现自己,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特长,又能让孩子吸取别人的优点,克服自己的不足,增强信心与兴趣。
让孩子学琴的目的,也许不是为了成名成家,更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、表达美、创造美,在勇于表现自我中赢得豁达开朗的情怀、乐观向上的精神。
咨询热线:4008613861
乔迪少儿钢琴,专做3-12岁少儿钢琴培训,更懂钢琴,更爱孩子!